導 讀
作為耕種者,中國農民的栽種手藝也是令人稱道的。他們好像通曉世界上所有的耕種秘密。只要是有足夠的水和田,他們就能培養出您想要的所有農作物、植物來。
文/D·馬克戈
來源:《塵埃:百年前一個俄國外交官眼中的中國 》(時代文藝出版社2004年出版)
如果到過中國的人只去過那些大城市,如廣州、漢口或是上海,見到那么多的街道、人群和商店,那么你一定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中國是一個以商業為主的大國。
這個結論還會由于你的行程所產生,或乘客輪沿江旅游,或乘貨車沿通往商貨中心地區的公路考察而得到進一步的確認。因為在以上兩種路線上,你既能看到百舸爭流的商船,又能見到滿載貨物的馬隊、驢隊。由此,你會更加堅定自己的判斷:全體中國人所從事的主要行業就是經商。
但是,這個結論是錯誤的。實際上,中國是一個以農業為本的國家。絕大多數的國民是農民,這些人所從事的主要行業就是種地。在不放棄主業的情況下,他們有時還會到城里去打工。
所以,中國之中,不但農村里的人全部是農民,就是城市里也有近半數的人屬于農民。當然,很難說清,這些混跡于城市的農民打工族每天都做的什么活。
不過,主要的活計,無非就那么幾種:即每天從店鋪里搬運進出的商品;或是拉腳工,即每天要把客人、貨物送到指定地點。干這種又重又累的活的人又被稱為"苦力",即吃苦費力的人。這種人,在中國的大街小巷比比皆是。夏季里,他們熱得脫光了上衣干活,并能舉起成百上千斤的貨物。這恐怕是連一個高大的歐洲人都不敢與他們比試的。
城鄉結合處,是這些人最集中的地方。他們或架著獨輪車,或趕著馬車,一字排在道路兩旁,等著雇主來雇用。雖然應付下來的活都很艱苦,但是,由于時值農閑,坐在家里也是無所事事,所以,為了養家糊口,他們也就不惜出賣體力了,好在這些人都體魄健壯。
如果您想到一座高山上旅游,并且是坐在轎子里,讓轎夫們抬著您沿著只有山羊和其他小動物才能爬上的羊腸小道攀登的話,那么,馬上就會擠過來幾位肌肉發達、身體健壯的小伙子讓您挑選。
當您問他們都是些什么人時,對方會干脆地回答:是當地的農民。"請相信我們吧!"他們會進一步解釋道:"由于我們都是當地人,所以很熟悉您要走的路,請放心,不會出任何事的。怎樣給您抬上去,就怎樣給您抬下來。"
如果您想租借一條船來沿江,或沿河旅游的話,那么,從船長到船工肯定還是農民。這些淳樸勤勞的人們工作極為認真,極為出色。河道上,或是無風,或是遇到急流時,劃船是極為吃力的。
但是,他們毫無怨言,拼命劃槳。幾趟零活下來,如果再沒什么雇用的,他們就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準備著繁忙的秋收??傊?,農民們總是忙碌著。
當您在江邊散步時,可能會看到船上那滿臉風霜、膚色黑紅的船工。他們以非常熟練的動作揭帆、劃櫓、拋錨,其實,他們也是忙里偷閑來江河上打魚的農民。通常情況下,被打上來的魚或被農民在岸邊賣掉,或積攢起來送到家中。
凡是經常在農閑時出外打工的農民,其家境都是較貧寒的,尤其是缺少土地。土地少,人口又多,不得已才到外面打短工掙錢的。
打工初期,他們有的可能多少會生疏些,但是,很快他們就會變成行家。這主要是他們具有良好的勞動素質和健壯的體魄。
他們決不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歐洲農民的樣子,即白白胖胖、懶懶洋洋的,而是體格干練、肌肉發達的真正壯漢。單看他們那雙布滿老繭的大手,就知道,他們的力量該有多大。
中國人不但有良好的體魄,而且還有習慣的勞動姿勢與動作。由于經常肩扛沉重的貨物,所以很多農民長得駝背彎腰的,而且還向左偏肩。這就多少影響了他們的形象。造成向左偏肩的主要原因就是經常習慣地用左肩來擔東西、扛貨物。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南方,那里的人們既不懂得用馬,也不懂得用車來載、拉貨物,一切靠人力。給田地追肥、上水等一律靠人擔著扁擔來完成。而擔扁擔時,還都習慣地用左肩,所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偏肩膀。
豐收之后的勞動更加繁重,因為農民們總要把余糧弄到城里去賣。但這里既沒有鐵路,又沒有糧食收購車。而牲口,比如說驢,對貧窮的百姓來說又用不起,所以只能用扁擔擔著余糧,走很遠的路,到城里去賣糧。
農民的穿戴是極為簡樸的:肥大的、到膝蓋的、旁開口的上衫;同樣是肥大的,但是短腿的下褲。服裝的質地都是麻布料的,皆為藍色。如果冬天,就在肥大的服裝里面綴上棉里子。除冬天及需要講究的日子外,許多男人都是赤著雙腳干活。
說到農民的穿戴,需要補充的是,與城里的人一樣,這些農民也不注意環境與儀表的衛生。很少去理發師那里理發,長出的胡須也很少剃掉。幸虧是留個長辮子,否則的話,還不知道會蓬亂成什么樣子。不僅衣服很少換洗,就是臉和手也經常幾日不洗。好在這些人的皮膚被曬得黝黑黝黑的,手腳也一直處于活動狀態,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引起人們注意的。
雖然這些農民都有名字,但是熟悉的人則喜歡叫他們的綽號。勤勞、樸實、善良是中國農民的最突出的特點,可惜的是,這么好的人卻落得了"苦力"的命。盡管他們也在拼命努力改變命運,但是收效甚微。這些人的飯量本來是很大的,但是由于生活貧窮,所以,都不敢放開肚子吃。
雖然一天也是三頓飯,但是每頓飯的種類都是重復的。他們吃的飯菜是:摻有白菜或薯塊的米飯、咸魚、豆腐渣、咸黃瓜、豆菜等。
在中國,大米飯被認為是上等飯,一般的窮人平時根本吃不起。一個月若是吃上一次大米飯,他們就很滿足了。而平時吃得最多的就是白薯。
在中國,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人們很少有吃飽肚子的。據那些在中國醫院工作的外國醫生們講,中國平民大多都便秘。這主要是他們成天累月地吃那些無助消化的白薯、咸菜所致。
寫到此,不得不講一個怪事。在中國,人們很忌諱胃消化不良病。本來是很正常的病,可是中國人竟會把它看得很神秘?;颊邏毫Υ?,周圍的人也會竊竊私語。不僅如此,甚至還會殃及到患者所有親屬。
這很令我不解??赡苁请[藏著一些傳統的古怪的說法,甚至是我們歐洲人難以理解的、充滿著中國神秘色彩的不可名狀的忌諱吧。
具有寬容與忍讓特性的中國農民每日都過著苦難的生活。但是,他們并不氣餒。他們拼命地用自己勞動的雙手與苦難的命運抗爭。他們好像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勞動或工作中經常能聽到愉快的笑聲,看到他們滑稽幽默的動作。而這一切正是他們排遣苦難的最好方式。雖然他們的命運是苦澀的,但是他們的行為卻是令人欽羨的。
作為耕種者,中國農民的栽種手藝也是令人稱道的。他們好像通曉世界上所有的耕種秘密。只要是有足夠的水和田,他們就能培養出您想要的所有農作物、植物來。
比如,雖然他們從未種植過花草,但是,當您問他們是否能培養出名花時,他們不但做了肯定答復,而且在一定的時期內還真的栽種了您所需要的名花。
如果您若是不解地問道:從沒種過花兒,為什么就能一次成功時,對方會笑著回答:"要知道,我是個農民。作為農民要經常地在地里研究各類植物的種植方法。"
就中國南方的地理與氣候來說,那里最常種的農作物為:白米、白薯、麥子(即大麥和小麥)、紅薯、甘蔗、黍、靛藍菜、芫菁、胡蘿卜、扁豆、圓白菜、菜花、黃瓜、西紅柿、茄子、南瓜等。
與歐洲相同,在中國,最為常見的農作物為小麥。它的耕作方式更認真一些,從種到收要經過幾道工序。
在南方,稻子可一年兩季。一次是四月份,另一次是七月底。二季稻的收割時間要在十一月,已經算是年末了。收割完二季稻后,就開始了農閑。
對于種稻田的農民來說,保墑是最主要的事情。如果在保墑前恰好逢雨,那是最好的機遇。農民們要趕緊把田地、池塘、旱井都灌滿水,以備耕種時使用。如雨水少或者干旱,那么農民就開始擔心了。因為缺少水分,就不適合農作物出苗和成長。
不過,等苗變成挺拔的莊稼后,就不怕沒雨水了。因為,這時莊稼正處在抽穗吐漿的時候,最主要的不是雨水,而是充足的日照??吹截S收在望,辛勞一年的農民再不用擔心沒糧食還,沒飯吃了。
豐收后,全家人,包括妻子兒女一齊上陣,入垛的入垛,還債的還債。這時,算是他們最為開心的時候。
農民間還經常發生搶水的事件。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弄到水,有的農戶就使出了不道德的方法,常常把別人家池子里的水引到自家的田地里。于是就出現了沖突,甚至是致死人命。
眾所周知,中國的農民能在自己的田地里做出種種奇跡。但是,他們使用的農具都是最為原始的。僅就這一點,就不得不使人們敬佩無比。
他們使用的犁是最為簡單原始的??瓷先?,這種犁在史前就有了。以后,雖然過了幾千年,但是他們的子孫后代一直在毫無創新地享用著祖先發明的農具。
所謂的犁,就是一片厚厚的生鐵被鑲嵌在一條硬木上,硬木的上面垂直地固定著一個木柄,耕種的農民只要手扶木柄向前推進就可以了。
若是與英美等國家較煩瑣的犁相比,中國的犁顯得頗為滑稽。它重約二三十公斤,但是非常實用。最適合犁種的土地為較疏松的旱田與水田,但不適合深耕。
如果說,中國農民們是用這種如此原始簡陋的工具栽種出了無計其數的莊稼來,那么只能說他們的確是勤勞、聰明的人。
耙,雖然與英國的比較相似,但是也略顯粗糙。與犁的作用相同,耙也是中國農民使用的主要農具之一。由于貧窮的農戶買不起牛來拉耙,所以他們就用人,比如妻子兒女來拉,或是干脆用鐵鍬等更簡單的工具來平整土地。
還有鋤頭,這是每個中國農民形影不離的最常用的工具。他們總是像當兵的扛槍一樣扛著鋤頭。農民手中厚厚的繭子多半是由鋤頭磨出來的。
他們能靈巧自如地使用鋤頭或是鋤草,或是整地,或是育苗,或是壟溝。壟溝是耕種的一道重要工序,即在耕地上培成一行行的土埂,以便在上面種植各種植物或農作物。培壟時,還要注意把周圍的草等鋤掉。
原始的耕作不但反映在農具上,而且還反映在肥料的使用上。所謂的肥料就是指人的糞便。中國農民之所以能在十分貧瘠的土地上年復一年地栽種出好莊稼來,十分關鍵的就是施用了人糞。
而眾多的人糞來自何處呢?聰明能干的農民就想到了成日在城里打工的"苦力"。他們的糞便是源源不斷的??梢哉f沒有糞便作肥料,就沒有中國農民的糧食大豐收,也就不會有成千上萬的中國人。
可見人的糞便對中國的農民來說該有多么重要。中國的所有城市都年年不斷地聚集著數不清的零工、苦力。而當地的政權從不顧及他們的吃喝拉撒睡。尤其是不顧及他們的糞便排泄,也沒有必需的除穢管理機構。
他們認為,反正有人收取他們的糞便。事實的確如此。有幾撥專門收購糞的農民,他們不但沿街收取,而且還在部分地段挖了幾個坑,作為散兵游勇般的打工者的排泄地。如果某個城市位于江、河邊,那么農民們便會用船把糞便拉走。
有時,收糞的農民干脆就用開蓋的鐵桶來挑糞。他們肩挑令人難聞的糞便,堂而皇之地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走動,雖然會招來一頓臭罵,但是沒人會因此而停下腳步。
對那些既不鄰近江河,又遠離村莊的城市,在缺乏運輸工具的情況下,農民們只好動員自己的妻子兒女來一起把城里的糞挑回家。有一次,在臨近郊區的地方,本人恰巧遇到一排挑糞的婦女。雖然肩挑的糞便難聞,但是一路上她們還是有說有笑的。
外表看,她們過得很幸福、很愉快。尤其是人群中的一些特別年小的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極大注意。像這樣年齡的孩子應該是在學校讀書的,但是,她們卻過早地幫助父親擔負起了沉重的生活的負擔。
除人糞外,還有家禽糞、灰燼等。在南方除使用以上肥料外,當地的農民還常常使用豆餅渣。
對人口眾多的中國農民來說,缺少土地是他們共同的特征。即使手中有土地的人,也是長輩們遺留或分配下來的。按習慣,當一個長者快要去世時,他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把家中有限的土地按人頭分給男兒,沒有女兒的份兒。因為女兒一定要出嫁的,所以,盡管她尚未成婚,但是原則上她已經不屬于原家庭成員了。
即使是分到土地的男成員,其土地面積與他自己小家的成員也遠不成比例。所以,這種人就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多半會選擇租用較富有的戶主土地的做法。
與歐洲的租用方式不同的是,在中國,租借費可以用當年的收成來償還。當租戶的糧食獲得豐收時,租讓人或是自己,或是委派別人要到租戶的家里來觀察和監督:多少已打完谷的,多少已揚完場的。
對于已揚完場的糧食,租讓人在對方允許的情況下,當場就要收走。而剩余的則由糧食的主人收起來,留作農民一家人的全年口糧。在豐收的年份里,租與被租者是不會發生任何爭執的。除了糧食外,還有償還其他的,如白薯、芋頭等蔬菜類的。
在中國,租借雙方的付款方式是很嚴格的。因為只有這樣才不至于引起爭執與分歧。當然,嚴格的基礎是平等公正。還是那句話,如果收成好則皆大歡喜,反之,則易發事端。不過,這種在中國已經流傳了數千年的交易方式,從沒有一個朝廷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
相關閱讀:
近期推薦: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土壤》撰文:科學認識和防治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
那些年,我們賴以生存的耕地發生了哪些變化?(內有大量圖表、數據)
“土壤觀察”微信群開通,歡迎各位師友入群交流,請掃描二維碼邀請加入
我們是“土壤觀察”(turangguancha),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轉發給好友,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