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 讀
瓜菜味淡與化肥有關嗎?
過量施肥影響多大?
農業“減肥”難在哪?
化肥零增長怎么實現?
對話人: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 何才文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 張福鎖
中化化肥山東分公司總農藝師 范永強
山東高唐縣趙寨子鎮蔣官屯村瓜農 鞏金興
主持人:
人民日報記者 趙永平 馮 華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5年5月24日)
⒈瓜菜味淡與化肥有關嗎?
科學施肥不影響果蔬口味,關鍵是不能過量使用、過分依賴化肥
有人說現在水果不甜了,蔬菜沒味了,這都是因為使用化肥的原因,是這樣的嗎?
張福鎖:無論蔬菜還是瓜果,好不好吃與自身品種、種植方式、土壤氣候等多種因素都有關系,肥料只是一個方面??茖W施肥不僅不會對果蔬口味產生負面影響,還能提高作物品質,這是公認的。比如氮肥可以提高蛋白質含量;鉀肥可以提高糖度、VC含量;磷肥促早熟,提高含油量等。但如果化肥過量了,就像人吃多了一樣,代謝平衡就會被打亂,會使果蔬品質和口味下降。
現在的農民都怎么施肥?
鞏金興:我家種了11畝西瓜,一季要施三次肥:頭一次是清明前后的底肥,1畝要4方土肥,50斤化肥;到40天后上苗肥,1畝要50斤復合肥;收獲前20天再沖一次肥,要30斤。大算下來,一畝西瓜要1袋半化肥。
范永強:總體上看鞏金興的瓜田化肥用量不高,但結構上還可以進一步減氮,增加有機肥和鉀肥比例。我們在基層推廣發現,果蔬等經濟作物普遍存在氮肥用量大、有機肥偏少現象,而有機肥是提升果蔬口感的一個關鍵因素。
不用化肥行不行?
鞏金興:“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爆F在地是越來越饞了,明知多用化肥不好,可是停不下來。我種的西瓜平均畝產也就6000多斤,一旦化肥降下來,產量肯定會跟著往下走。
何才文:農業生產離不開化肥,但也不能完全依賴化肥?;适亲魑锏摹凹Z食”,研究表明,它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達到30%—50%。比如蔬菜作物一般生長期較短,畝產量高達1萬多斤,如果沒有足夠的肥效支撐,一季作物要消耗土地多年的養分積累,豐收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對化肥要有正確認識,科學合理使用是關鍵。
綠色產品是否不用化肥?
張福鎖:化肥中的氮磷鉀元素都是自然界的天然物質,不是有毒物質。我國綠色食品A級標準規定,可有限度使用化學肥料。歐洲的有機農業規定,允許使用磷礦粉、鉀礦。
我國化肥使用總體情況如何?
何才文:我國化肥使用量總體還是較高的。數據統計,全國每年化肥使用量在5800多萬噸,使用量是世界第一,但當季利用率僅為33%,比發達國家低20個百分點左右。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化肥過量施用,尤其是果蔬作物,這些年發展較快,這一問題更為突出。二是施用結構不合理,氮磷鉀比例和作物土壤需求不匹配。三是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實際利用不足40%。四是施肥方式落后,傳統人工施肥仍占主導,機械施肥僅占主要農作物面積的30%左右。
⒉過量施肥影響多大?
帶來面源污染、土壤酸化等土壤退化問題。合理“減肥”不會影響農產品供給
化肥過量施用會帶來哪些影響?
張福鎖:過量施肥不僅影響農產品品質,還會導致土壤酸化、次生鹽漬化等土壤退化問題。例如土壤酸化,自然界土壤pH值下降一個單位要上萬年,而我國耕地30年就下降了0.5個單位。研究表明,土壤pH值每下降一個單位,重金屬鎘的活性就會提升100倍,增加重金屬污染的風險。
范永強:我們在膠東地區的一些果園做過檢測,pH值下降到4.5,這樣的條件土壤養分比例失調,病蟲害增多,造成作物減產30%以上。另外,過量施肥還會引起土壤板結,地力下降,造成面源污染,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比如大量偏施氮肥,會使硝酸鹽在植物體內大量累積,造成硝酸鹽含量增高。
何才文:合理施肥是不會造成土壤安全問題的。英國洛桑實驗站連續170年的試驗結果表明,科學施用化肥,不會造成土壤質量下降,并且可以以無機促有機,改善耕地質量。
“減肥”會不會影響農產品供給安全?
何才文:減肥并不是簡單減少化肥,而是要通過多種措施,減去不合理施肥,提升效率,不會影響農產品供給安全。從國際經驗看,發達國家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減少化肥用量,德法等國家甚至減少了30%—50%,而產量還保持穩中有升。
從技術路線看,我國近些年一系列集成技術積累了成熟經驗,減肥增效是可行的。比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讓作物缺什么補充什么、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水肥一體化技術,可以將肥料精確“點滴”到作物根部,蔬菜節水30%—35%,節肥40%—45%,增產15%—22%。目前蔬菜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已超過3000萬畝。
范永強:過量施用化肥,不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合理使用化肥,通過“減肥”提質,讓農業生產告別“虛胖”,環境也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⒊農業“減肥”難在哪?
一家一戶技術推廣難,技術儲備相對不足,市場有待規范
改變農民的施肥習慣難在哪兒?
范永強: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新技術推廣難。土地和人一樣,也要對癥下藥,缺啥補啥。我們一年在全省搞500多場農民培訓,但每次有5%的農民接受就不錯了。去年搞的一次推廣,免費推廣新產品專用肥,來了80多人,最后只有1戶試用。
何才文:農民施肥的根本目的還是增產,受認識、能力等多方面限制,分散農戶科學施肥意識不強。我國農產品種類多、種植方式多,技術儲備相對不足;適合不同農產品的配方肥及技術套餐服務還不多。這些原因是農業“減肥”面臨的主要難點。
范永強:肥料市場規范也有難題。有的肥料生產企業,夸大產品功效、不科學宣傳,誤導農民用肥習慣。有的農民認為,作物長不好就是缺肥,肥大水大,造成一些元素在土壤中積累,對土壤結構產生負面影響。還有的廠家以次充好、以低標高,為降低成本“偷養分”,拿復合肥來說,少一個百分點含量的鉀省80元,一些企業標明45%的養分含量,實際不足40%,讓正規廠商步履艱難。
鞏金興:雖然村里有兩家農資店,但我還是去縣里的大經銷店買,怕一旦碰上假貨,一耽誤就是一年。
農民愿不愿使用有機肥?
鞏金興:以有機肥替代化肥費工費時。前年我在2畝地試用有機肥,感覺投入量太大,一畝地得用80斤,比用化肥多一倍。另外,有機肥要兩三年才能看出效果,我種的西瓜每畝地純收入就1500多元,不劃算。
⒋化肥零增長怎么實現?
一個重要的途徑是“替代減量”,加大有機肥補貼,減量與提質并重
面對當前農業兼業化、種地老齡化現狀,化肥零增長目標如何實現?
何才文:當前農村勞動力短缺,綠肥種植面積在下降,有機肥用量在減少,這是不爭的事實。農業部出臺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肥料利用率達到40%以上。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推進“替代減量”。
一是推進配方肥入戶到田,精準施肥。農企對接,農機農藝融合,今年率先在蔬菜、蘋果和玉米的主產區集中連片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的集成技術推廣試點。
二是推廣機械施肥技術,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推進農牧結合,實現有機肥資源化利用;爭取扶持政策,鼓勵農民應用有機肥。
三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揮中堅作用。結合農業補貼政策改革,以補助的形式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種植綠肥和增加有機肥施用,實現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不斷培肥地力,減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范永強:讓農民懂得科學施肥的好處,嘗到甜頭,才能減肥增效。應加大有機肥施用補貼,提高農民對有機肥使用的積極性。同時完善農資市場監管的長效機制,讓農民買得放心、用得省心。
張福鎖:今后應推廣農作物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推進合理輪作、種植綠肥,加大有機肥料循環利用,建立區域科學種植制度,阻控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只有減量提質并重,化肥使用量零增長才不是一句空話。
相關閱讀:
近期推薦: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土壤》撰文:科學認識和防治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
那些年,我們賴以生存的耕地發生了哪些變化?(內有大量圖表、數據)
“土壤觀察”微信群開通,歡迎各位師友入群交流,請掃描二維碼邀請加入
我們是“土壤觀察”(turangguancha),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轉發給好友,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