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水稻缺鉀的癥狀
水稻缺鉀是稻株對鉀元素吸收代謝不足而造成生理失常的現象,俗稱“鐵銹稻”、“鐵漿葉”等。水稻缺鉀病株伸長受抑而矮縮,莖桿細弱,分蘗稍減;根系細弱,多黃褐色或暗褐色,新根少,老化早衰;葉色初期略呈深綠色,且無光澤,葉片較狹而軟弱,隨后基部老葉葉片葉尖及前端葉緣褐變或焦枯,并產生褐色斑點或條斑。一般由下葉漸向上葉蔓延,嚴重者全株只留少數新葉保持綠色,遠看似火燒狀,但很少全株枯死。因偏施氮肥促發的缺鉀癥多為此類型。
二、水稻缺鉀的原因
1、土壤供鉀不足或土溫、氣溫偏低,作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土壤中低濃度鉀素而引起水稻缺鉀。分蘗盛期或齊穗期植株體內鉀/氮比值小于0.5時,下部葉片就會出現赤褐色斑點。
2、大量偏施氮肥,而有機肥和鉀肥施用少或不施用。
3、前茬作物耗鉀量大,土壤有效鉀虧缺嚴重。
4、排水不良,土壤還原性強,根系活力降低,對鉀的吸收受阻。
三、水稻缺鉀的防治技術
1、科學施肥:按照水稻生理需肥規律“N、P、K”肥科學配方施用,鉀肥最好作基肥早施。追施鉀肥或葉面噴施鉀肥,但切不可使用含有氮肥的葉面鉀肥,否則會加重病害。
2、科學灌排水:長期深灌水,極易導致土壤的氧化還原電位降低,加大還原性物質對根系的為害和對鉀素吸收的抑制作用,應科學灌排水,適時擱田,干干濕濕,以促進水稻根系對鉀的高效吸收。